祭长城抗战烈士陵园
作者:张星水
2010年4月17日,周六上午,晨雾弥漫,朝露凝重,笔者应《长城抗战网》总编贾元良先生之邀请,怀着几缕淡淡莫名的忧郁索然与怅惘茫然,参加了由其创建的《长城抗战网》与中国地质大学、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战文化研究会、天津师范大学、长城学会等机构联合主办和组织的祭奠悼念1933年长城抗战烈士陵园的春祭郊游活动。
清晨,载满原国民革命军第29路军高级抗日将领家属的大客车从中国地质大学院内驶出,沿着京平和津蓟高速公路一路东北逶迤而行,朝着目的地河北省遵化市石门镇进发。一路上,阴雨霏霏,淅淅沥沥,大家默默无语,心中却充满了悲情的期待,希望早一点来到烈士陵园,祭奠悼念抗日先烈的不朽亡灵。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之旅,大客车到达了著名旅游景点清东陵,又蜿蜒行驶了十几里路,就来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遵化石门镇长城抗战烈士陵园。这座烈士陵园占地58亩,是一个汽车从外面公路上一闪即过的毫不起眼的偏僻园子,热情质朴的当地村民和地方电视台的记者早早守候等待在这里,迎候来自北京和天津等地的第29路军抗战烈士遗孤和军烈属后代以及我们这些热心长城抗战史研究的爱好者等远道客人的莅临造访。
宾主双方寒暄问候之后,大家在当地村民和记者的引领之下,怀着庄严肃穆的沉痛心情来到了抗日烈士陵园之内,两边都是荒芜的杂草和还没有发芽的庄稼,只是在通往大墓的甬道两侧新近栽种了一些柏树苗,看上去还是青黄不接的样子。这个墓地原来安置了国民革命军第29路军于1933年期间内在喜峰口、罗文峪抗战中阵亡的将士墓二百八十余座坟冢,此外,还集中埋葬了该战役中壮烈牺牲的29军将士的遗骸三十六麻袋(这其中已经没有完整的全尸,都是被侵华日军枪炮轰炸的七零八落的抗战将士的残缺不全的遗骸共约三百余具),合葬在一个大墓之中。现在仅存这个合葬大墓的宝顶和石碑,在石碑上竖着书写着:“阵亡将士公墓”六个苍遒的大字,在这行大字的横披位置上书写着:“永垂不朽”四字。而在这座墓碑的两侧分别书写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建”和“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四月六日王醒民、张祠林监修”等文字。随着时光的流逝和风雨的冲刷,这些墓志铭已经变得有一些斑驳陆离。在这座大墓的后面的斜右侧位置,另外还有三块支离破碎的墓碑并排地幸存下来(可能是因为靠近不起眼的墙角缘故吧,才得以在文革的十年动乱之中幸免于难),在它们墓碑底下埋葬着三位29路军阵亡的少尉军官,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张华邦、姜殿德、尹良民,其他二百多个烈士的坟冢都在1949年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四清、反右、文革、破四旧、学大寨)中被失去理性、激情似火的“革命群众”和“红卫兵”、“造反派”夷为平地,尸骨不存。后人竟让抗战烈士尸骨蒙难,这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与不幸!这也是国之殇,魂之裂,心之耻。让后人瞻仰者目睹之时,潸然泪下,情何以堪?
伫立在烈士墓碑旁沉思良久,怅惘之际,笔者的眼前恍惚浮现出当年29军将士们手持大刀,金戈铁马,耸立在长城之巅的巍峨战斗姿态,他们在枪林弹雨之中与侵华日寇之间进行激烈的肉搏战,呼啸的子弹,锋利的大刀,咄咄的呐喊,奋勇的拼刺,铿锵的碰撞,殊死的厮杀,刺耳的惨叫,殷红的鲜血……惨烈的战役在硝烟弥漫的气氛中时隐时现,历历在目,将士们的喊杀之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不知过了多久,战斗的潮水渐渐的退却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亦然消失殆尽……时光又重新回到了肃静的墓地。我看着这几座孤零零的石碑,在它们的正前方竟是几十亩的荒芜平地,曾经的二百多座坟头都早已经被夷为平地,这真是令人无法容忍的亵渎,也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哀:不过70年光景,抗战英烈们的遗骸竟惨遭被同胞后人“挫骨扬灰”的悲惨厄运,如此令先烈骨骸蒙羞!真是令人感到愤懑和嗟叹:难道中国人真是劣等民族?要不然,何以连自己祖国历史中为了抵御外侮,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殒命疆场的抗日烈士的墓葬和坟冢都如此的不加珍惜和爱护,却被如此人为的破坏和损毁,让精忠报国的先烈们荡气回肠的英魂不散,何以能够长眠于地下?殉国罹难将士们的在天之灵何以能够安然瞑目?人道主义与爱国主义何在?究竟是谁在刻意掩饰和篡改历史?难道这是一个以文明自诩的古老民族应该做出来的悖逆事情吗?这样数祖忘典的糟蹋烈士陵园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在对比一下电视纪录片节目中曾经出现过的靖国神社的日本军国主义阵亡者错列整齐的“神圣”牌位,被日本后来人顶礼膜拜的真实情景……此时,作为一名中国人,真的感到汗颜!面对着满目疮痍的烈士陵园,心中平添了一丝悲凉与忿忿不平,却无处诉说心中的郁悒与苍凉。悲夫!抗战先烈,你们在生前为中华民族浴血奋战,殒命疆场,在死后却又被自己的国人扒掉坟头,尸骨散落荒野而不能入土为安,抗战英烈曾经遭受了如此不公正的“政治”待遇,真是令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肝胆俱裂,痛彻心扉。
在这座墓园的院落里,还矗立着两座新近修建的纪念碑,都是由原西北军将领:宋哲元、赵登禹、佟麟阁、萧振瀛、张维藩、冯治安、何基沣、张克侠、孙连仲、韩复渠、刘汝珍、尹心田、戈定远等诸公之后人所共同集资修建的大理石石碑,一座石碑的正面载有:遵化市长城抗战烈士陵园简介,石碑的后面载有:中国陆军第二十九军长城抗战史略。另外一座石碑载有原29路军军长宋哲元将军亲笔书写的十个苍遒大字: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抒发了以宋哲元将军为首的国民革命军第29路军全体将士们同仇敌忾、矢志报国的拳拳之心,可谓忠勇绝伦、壮怀激烈的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
本次祭奠悼念活动同行的原29路军将领们的后人有:宋哲元将军的外甥女李惠兰(教授),赵登禹将军的女儿赵学芬,冯治安将军的女儿冯炳如,张克侠将军的孙子张木,张维藩将军的女儿张尔端,何基沣将军的女儿何玟,尹心田将军的儿子尹家衡(教授)等人,还有其他许多29军将领们的后人,由于没有来得及交换名片,我对于他们的名字没有一一记录下来,这的确令人感到遗憾。此行研究抗战史的民间学者,除了《长城抗战网》的总编贾元良老师和笔者之外,还有著名抗战史专家郭景兴研究员(卢沟桥历史博物馆名誉馆长)、抗战文化研究会的理事王锦思先生和《西北军演义》的作者骏声,以及其他一些历史学者(由于时间匆忙,我未能一一记下专家的名字,在此致歉)。我们在中午遵化市地方政府部门举办的欢迎午餐中,彼此之间进行了认真的交流与严肃的探讨,共同为挖掘整理中国军队长城抗战这段光辉传奇的历史出谋划策,大家纷纷表示今后定会矢志不渝地把29军当年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之未竟事业发扬光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抗战英烈们的墓志铭下,悲风萧瑟,血浓于水。我们眼含热泪,咬紧牙关,攥紧拳头,共同发誓:振兴中华,从我做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呜呼哀哉!烽火连天的七十年多年前的昔日,发生在喜峰口和罗文峪的艰苦抗战,以血肉之躯抵抗倭寇入侵的爱国将士们,你们安息吧!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的丰功伟绩,你们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你们是中华民族的柱石脊梁。春意融融的七十年多年后的今天,你们当年撒下的鲜血已经深深嵌入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土壤里,在巍峨苍茫的长城脚下凝成结晶并绽放出一朵朵鲜艳灿烂的迎春花和红梅花,朝着我们这些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后来人流露出惨淡而又绮丽的微笑……。笃信佛教的笔者在心中默默地诵读着《大悲咒》来超度烈士们的亡灵: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悲夫!长城抗战英烈永垂不朽!长城抗日勇士们千秋英烈!长城抗战英雄们的事迹万古流芳!尚飨!
星水 2010年4月20日 黄昏 敬书于紫竹院
附件:原国民革命军第29军亲属名单
(2009年4月喜峰口,名单整理人:《长城抗战网》总编贾元良 )
李惠兰
|
78岁
|
29军军长宋哲元外甥女
|
赵学芬
|
75岁
|
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之女
|
张尔端
|
77岁
|
29军参谋长张维藩之女
|
冯炳如
|
78岁
|
29军37师师长冯治安之女
|
王端美
|
72岁
|
29军38师副师长王锡町之女
|
佟 兵
|
84岁
|
29军副军长佟麟阁之子
|
尹家衡
|
73岁
|
29军第二教导团少将教育长尹心田之子
|
孙筱菊
|
75岁
|
29军军官教导团少将教官孙麟之女
|
孙幼菊
|
63岁
|
29军军官教导团少将教官孙麟之女
|
金天愚
|
55岁
|
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营长金振中之子
|
何 玟
|
73岁
|
29军37师110旅长何基沣之女
|
屈令婉
|
65岁
|
30军31师参谋长屈伸之女
|
过家珍
|
76岁
|
29军军训团团长过家芳之弟
|
过志峰
|
33岁
|
29军军训团团长过家芳之孙
|
李 军
|
57岁
|
29军军事顾问李鸣钟之孙
|
杨万春
|
60岁
|
29军高级参议杨慕时之孙女
|
张 权
|
42岁
|
29军副参谋长张克侠之孙
|
何燕儒
|
54岁
|
26路军参谋长何章海之孙
|
张培祯
|
62岁
|
29军参谋长张维藩之孙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