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北京京鼎律师事务所官网
欢迎您访问京鼎法律文化网站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沉钧 >王复加:任抗战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缵绪创办巴蜀学校
浏览字体: 打印页面 关闭
王复加:任抗战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缵绪创办巴蜀学校
发布日期:2014-8-11  浏览次数:5517

任抗战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缵绪——创办了巴蜀学校

 

作者:王复加

 

一、    王缵绪是巴蜀学校创办人

 

重庆巴蜀学校创办于1933年,创建人乃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王缵绪。1929年王缵绪以十万银元购买了富豪私产——嘉陵江畔的张家花园,又筹资从上海购置了大量教学用具,建立与实施了他的办学计划。1932年王缵绪曾公开发表了《巴蜀宣言》将其办学宗旨昭示于社会各界。

王缵绪创办巴蜀学校,以实现他改变西南落后的教育面貌,“创造新兴的教学制度,实行新的教育理想”。经好友黄炎培介绍聘用教育家周勖成担任校长,以及孙伯才、康心如、卫楚材、卢作孚、何鲁等教育专家主持教务,王缵绪任董事长。经董事会制定“公正诚朴”的校训,以重启发和实践的教育理念,采用“手脑并用,身心互通”的方针,以“儿童本位”教育原则及“教养兼施”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几年后学校由幼稚园和小学扩展办起了初中和高中。而在解放之前就早已被公认的著名学校。

1936年,巴蜀学校曾代表中国参加英国伦敦国际教育博览会,以优异的学业成绩和学校学生的生活照片获得嘉奖。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曾任学校国文教员,特为巴蜀学校作词并谱写有经典的校歌,至今,依然还在巴蜀学校的上空回荡。

19374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肯定创办人王缵绪校董事长,为巴蜀学校题赠了成绩斐然四个金色大字的匾额,高度赞扬巴蜀学校的办学成绩与成功。

“七七事变”爆发的那一刻起,学校师生在礼堂就挂起了大幅中国地图,书写着“国破山河在!”。与此同时,巴蜀学校也立刻变成了陪都的重要的文化宣传教育中心。校董事长王缵绪接纳和安置在校内办公有:“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还有黄炎培先生主办的“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抗战时期,周恩来曾到巴蜀学校演讲“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专题,吸引了众多听众;黄炎培领导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巴蜀学校组织了数十场演讲会;众多著名学者和政治活动家宗白华、马寅初、章乃器、老舍、郭沫若、邵力子、邹韬奋、沈钧儒、陈立夫、罗隆基、潘公展、齐燕铭、田汉、翁文灏、潘序伦、胡风等都曾先后在巴蜀学校作过演讲及重要的报告。

19395月,重庆遭受到日机的大轰炸,社会局命令市区所有学校于6月底以前迁出市区。由于巴蜀学校是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阵地。因此,日机将连续三次轰炸巴蜀校园,炸死了六名校警,破坏了部分校内设施。但是,巴蜀学校从没有停止抗日救国各项活动;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抗日救国教育;组织民众和学生搞军事训练;学生早操跑步时高唱《大刀进行曲》、《打回老家去》等抗日歌曲;校方将各班级全部以沦陷于日本侵略者的省区命名,提示不忘收复失地之志;第一班为辽宁级、第二班为吉林级、第三班为黑龙江级等;对毕业生,校董事长王缵绪亲自题赠“毋忘国耻”,铭刻在巴蜀学校毕业纪念品(墨盒)上,使其发挥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学校为何迁至西充

为了师生安全,避免无谓牺牲。校董事长决定,将重庆巴蜀学校迁往四川省西充县——王缵绪家乡。

此后,学校是在日机不断轰炸之下迅速转移。据统计:500多套校具(桌、椅、床)、2万余册图书、2000多件教学用具(钢琴、显微器、动植物标本、实验仪器)等,满满装了16艘大木船,从重庆嘉陵江运达南充,雇了上千余人,靠人力一件一件搬运到西充。

1939年,经过数月的波折及耗费了巨资,才将巴蜀学校迁至到了西充,圆满完成了搬迁和重建工作,9月正式开课。

王缵绪为什么没有将巴蜀学校转移重庆郊区,而是下了这样大的决心将学校迁至了西充?充分证实他是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提高教育培育人才的迫切心愿。西充土地贫瘠,资源短缺。但西充人勤奋好学,有穷不离书的古训,尊师重教的优良民风。自巴蜀学校在此落户与创建,不仅是给西充教育带来了良好的教学设备,而且带来了当时中国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还有一大批享有盛名的教师周勖成、孙伯才,卫楚材、李博程、汝龙、周佩珍、钟泽珠、杨双全、楚衡、杨应湘、刘雨春、沈淑平等,本地聘请的教育首领李毅君、数学教师张敬虞、理化教师杨志伊、古学精深的国文教师徐秀实、何伯卫等;他们以全新的办学方式、儒雅的学者风范更为人们所景仰,不断吸引各地的莘莘学子前来求学,给西充的教育事业起到了长足的发展。

1942年,校长周勖成与正在抗日前线指挥作战的校董事长王缵绪(上将总司令)通电商议,将巴蜀学校迁回重庆张家花园。董事长决定将西充巴蜀学校作为分校继续开办,全部教学设备留在西充,继续促进西充教育事业的发展。校董事长电令侄女王君素(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接任西充巴蜀学校校长职务。自王君素任职期间,王缵绪不遗余力地支持她继续筹资扩建学校,并申报经核准通过了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续办了高中。成为了省立重点学校。

1945年,巴蜀学校西充分校已发展成了(小、中、高)完整的教学体系。校董事长要求学校设有助学基金,资助孤贫学生,又充实了学校图书、仪器和其他设施;还聘请了著名数理教师黄关林、张敬虞、英语教师高逸、史地教师王搏九、语文教师徐秀实、音乐教师叶创衡、体育教师童致中;还有知名教育家张晓梅、韩幽桐、张友渔、刘清扬等人,集众多智慧共同谋划出严格的管理制度,确立了严格的招生制度和升降级制度,旨在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勤俭作风。学校十分重视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设有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经常组织各类竞赛,扩大知识境界;组织成立学生自治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树立劳动观念和卫生习惯;还建立了校友会,交流学习经验,促进互励共进学习的模式;学校特别提倡爱国教育,教唱抗日救亡爱国歌曲;并结合物理课学习的知识成立了无线电小组,由楚衡老师指导学生组装矿石收音机,每天师生轮流值班,把夜里12点以后收听电台的消息,由师生记录抄写成大字报,张贴在校内校外的墙上,使全校师生和当地民众能够及时了解到抗日前线的战况;并且将班级和重庆巴蜀学校统一,以当时沦陷的国土省区命名,有绥远级、宁夏级、热河级、哈尔级等,以激励学生发奋读书,报效祖国。

1946年,国民党选举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时,向已被当选为国大代表王缵绪校董事长提出,要求巴蜀学校(西充分校)的校长由张抚均担任。(即今日的四川省西充中学)。

 

三、巴蜀学校誉为抗日救国的活动中心

1942,周勖成校长及部分教职员工由西充返回重庆之后,很快在张家花园恢复了巴蜀学校并正常开课。在整个抗战期间,巴蜀学校始终保留着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中心地位,校董事长王缵绪经常派请军政商学各界知名人士到校为抗日救亡作公开演讲,并开展抗日救国的各项活动。在以后学校又开展起共产党的各项宣传活动,这在当时带给校董事长的压力和阻力不小,学校所出现的问题让他承受了很大压力,曾受到军政内部的攻击。校董事擅长文韬武略,经常示以幽默及果敢的态度与当局抗衡,而国民党当局就因学校董事长是王缵绪的特殊背景而不敢干预,确保了巴蜀学校的一切正常开展。

1949年底,重庆巴蜀学校经校方共同努力已发展成为集幼、小、中、高的完整教育体系,在当时已进入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新中国建立后,王缵绪将巴蜀学校二校捐献给国家。当时,邓小平同志为此曾发表过重要的指示:只许办好,不许办坏1950年由西南军政委员会接办由王缵绪创办的重庆巴蜀学校幼稚园,改为西南干部子弟学校(分中小幼三个部),由刘西林任校长。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各部独立,幼儿园更名为重庆市巴蜀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644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是一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有着优良传统的寄宿制和全日制并存的省级示范园、市一级园;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设备精良,被誉为花园式的“儿童乐园”;现有十多个班,近千名幼儿。巴蜀小学、中学和高中依然在重庆渝中区张家花园,位居美丽的嘉陵江南畔持续发展到,占地30余亩;目前巴蜀小学已成为教育部的基础教育定点联系校和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巴蜀中学已是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国家考试基地、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是全国中学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学之一。巴蜀学校从建立至今培养出众多人才,有的已成为享誉中外的知名人士,遍布海内外,它象征着中国教育的一面旗帜。

 

四、巴蜀学校的接班人

2003年重庆巴蜀学校举办六十周年校庆,邀请原创建人兼董事长王缵绪的孙辈和首任校长周勖成的女儿参加庆典。在庆典大会上傅唯泉校长对王缵绪先生兴学义举的肯定。巴蜀中学还制作了邮资明信片一套(王缵绪肖像)交邮局发行。西充中学也邀请了王缵绪创始人的后代到校参观,举行了欢迎会。

 

20121215,重庆巴蜀中学在四川西充县王缵绪故居举行了隆重的巴蜀中学祭祖暨八十周年校庆启动仪式。叶圣陶先生撰写的巴蜀学校校歌环绕故居山林,八万响鸣炮引来八方民众观看,气分是隆重而热烈。主持人作了精彩的致辞: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著名爱国将领、原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伟大的教育先行者,巴蜀学校的创办人王缵绪先生的故居,纪念他对于教育事业的伟大贡献,缅怀他福荫学子的身先言行,学习他以报国为己任、教育兴乡、教育兴国的伟大情怀。

 

2013年是巴蜀学校建校80周年大庆,我们这些巴蜀的后人来到这里,在先贤故居前开启校庆序幕,由重庆巴蜀中学王国华校长发表“祭王缵绪先生文”(原文如下)

 

校董缵绪,生于蜀中。西充为其故地,观音名以旧乡。幼时勤奋好学,多才多艺,能书善律,冠绝乡里,考取秀才,初显峥嵘。威武缵绪,志立于国,投笔从戎,勇冠三军,身处乱世仍能激流勇进,蹑足行伍却可随遇而安。戎马一生,建功卓著。

辛亥革命,奋勇杀敌,功任营长,继升团长。世道无常,共和大旗陨落,军阀割据纷争。内战漩涡,苦闷彷徨。先生审时度势,脱军阀混战之泥淖,投国民革命之先河。文韬武略,深得国民政府器重;官运亨通,终为治蜀一方大员。抗战期间,信念坚定,大义凛然,声讨精卫。枣宜会战,迎击日寇,亲冒矢石,身先士卒,督战负伤,无尚荣光。旋磨打圈,拖住日寇,碎其阴谋,轰动全国。常德之战,截击日军,艰难鏖战,且有斩获。率军奋不顾身,功封陆军上将。

秀才缵绪,心怀教育。一九三三,斥资百万金,自任校董创巴蜀,可谓因缘际会;亲聘教育专家,主持巴蜀教育,实乃造福后人。桃李芬芳,功在千秋。其校初为小学,继办初中,续办高中幼稚园,以教以养开风气之先,学生负笈来校者踵相接。办学伦敦参展,国府主席亲颁“成绩斐然”。全国解放,更名军政子弟学校,后改重庆四十一中,继之恢复巴蜀校名,历七十九载风雨,数万大江南北之学子,歆享巴蜀教育之恩泽,终擎现代教育之旗帜。

昨日之巴蜀,镌刻先生之伟绩;今日之巴蜀,书写杏坛之丰功。公正诚朴,秉承先贤之教诲;以人为本,开创后学之坦途。手脑并用,彰显生活教育之理念;挖掘潜能,紧贴素质教育之精神;三本理念,把握现代教育之灵性;制度立校,切中学校管理之脉根。以善为根,养善于心;以雅为骨,修雅于情;以志为魂,志立于行。引领教师终身学习,树立教育事业雄心;以全球化之眼光,育善雅志之英才。

历史变迁,巴蜀无愧先贤厚望,成为中华基础教育之领航者;时代发展,巴蜀定当仰望星空,成为明日教育之逐梦人。巴蜀八十华诞在即,教育事业再登征程!

藉此,缅怀缵绪先生开创之功,颂扬教育先辈经营之能,缵----------古!

巴蜀学校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天,都为国家培育了众多人才。王缵绪作为巴蜀学校的创始人,他的功绩是不可否认的。今天,我们从新梳理巴蜀学校80年所经历的风雨沧桑,是表示对先辈的敬仰与怀念,虽然他与世长辞,但我们不该忘记创业人的艰辛,更不可否定创办人的功绩。巴蜀学校的辉煌是与他竭力推行教育相伴而生,由他而建的这座丰碑,将永远屹立在嘉陵江畔上的这所——巴蜀学校。

 

王复加:原人民出版社编审(王缵绪长孙口述)

 

新华社主任编辑 郑纪 整理

 
相关链接
章立凡:历史学家成为历史学的受害者《朱元璋传》重版序言 [2014/8/11]
共乐壶天——显龙山上寻“辛亥” [2014/8/11]
张星水:重读崇祯皇帝的御制诗 [2014/8/11]
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吴远灼受伤赔偿和恢复待遇的诉求 [2014/8/11]
张恨水:《水浒新传》自序 [2014/8/11]
陈瑾:毕生追寻三民主义理想之路——记我的祖父陈蕴瑜 [2014/8/11]
强薇——两岸黄埔后人推动建设抗战胜利纪念园 [2014/8/11]
张星水——日月照丹心,天地铸忠魂。 [2014/8/11]
王复加:任抗战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缵绪创办巴蜀学校 [2014/8/11]
王宇知——抗战初期的四川省主席王缵绪终因声讨“阳谋”而赍志以殁 [2014/8/11]
點石齋主明朝历史系列作品选刊(散文、诗歌、書畫)。 [2022/4/28]
抗日将军孙麟小传 [2015/9/9]

© 2001~2014 京鼎法律文化网站  京ICP备130114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