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北京京鼎律师事务所官网
欢迎您访问京鼎法律文化网站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京鼎纪事 >羁旅天涯海角、漂泊文化瀚海
浏览字体: 打印页面 关闭
羁旅天涯海角、漂泊文化瀚海
发布日期:2018-7-10  浏览次数:5959

羁旅天涯海角、漂泊文化瀚海

   ——星水道人台湾流浪记


   


作者: 张星水

        经年以来,敝人星水,参禅修道,习武练剑,落拓不羁,漂泊于江湖阡陌、浪迹于万水千山,芒鞋破钵随缘化,行云流水一孤僧。作为一名资深的驴友行者,我喜读《徐霞客游记》,亦自诩为徐霞客的隔代嫡传弟子。又由于我嗜好水墨丹青,也自诩郑板桥门下一走狗,同时我更是明末清初四画僧朱耷与石涛的忠实粉丝,我很欣赏其中八大山人“白眼朝天语,我本不羁人”的人生写照。古往今来,大凡狂放不羁的文人墨客,总是喜读万卷书,常行万里路。其实,人生就是经历一场场地理旅行与一次次心灵修道的相互交融的体验与认知过程而已,而非动物界只知道吃喝拉撒睡和生育繁殖的猪栏生活。哲人在旅程之中思考生活本质的存在意义,追寻生命蕴涵的精神真谛。人生于世,读书上进,学以致用,施展抱负,离不开身体力行,经世致用。而总躲在象牙塔里著书立说,终究只会衍生出迂腐酸儒的书痴匠气,百年之后,研究人员只能在专业图书馆里的旮旯角落找到他们曾经发表的专业论文,明清两代无数科举考试的进士们撰写的八股文的精品范文都是这样的历史归宿,其撰书亦被称之为“官阁体”,只能被历史档案馆束之高阁,鲜有问津。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了大半辈子的宋代大诗人陆游曾经诗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深谙实践之道的陆放翁,不仅诗歌与学问俱是一流水平,而且他的朝政策论水平和剑术实战能力甚至也不逊色于另外一位南宋诗侠剑客辛弃疾,要知道稼轩君的青年时代,剑术高超,善于骑射,是位曾经上马擒贼、勇冠三军的货真价实的江湖大侠。恰如李白《侠客行》所言: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其实,南宋名将岳武穆更是文韬武略的全才,他既能横刀立马,驰骋疆场,亦能写出振聋发聩的《满江红》

      2018年盛夏时节,我二次启程来台湾访问,出席在台北大学隆重举行的《两岸黑白金犯罪与社区矫正研究论坛》。6月12日下午,我从首都机场,乘坐国航CA189次班机起飞,腾云驾雾,风尘仆仆,历经三个小时,飞机抵达台湾桃园机场。下了飞机,感觉夏季台北,依旧微风拂面,此次故地重游,希望除了参加学术论坛,与台湾的法学界、犯罪学界的同道中人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发表学术论文之外,还有机缘对于台湾的社会形态、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有一次更加深入细致的考察与调研。曹雪芹在《红楼梦》曾曰:世事洞明皆学,人情练达即文章。足见书本学问之外的考察与体验功夫之重要,这次旅台,我要再做一回浪迹江湖阡陌、考察人文地理的徐霞客传人。这天傍晚,抵达台北之后,下榻在台北大学附近的酒店,恰逢举世瞩目的“川金会”在新加坡举行,台湾电视媒体也针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了深入细致的新闻报道。

       这次犯罪学学术论坛,会期三天,在台北大学民生校区国际会议厅召开。大陆赴台访问团同行成员名单大致如下:张荆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法律系主任,日本一桥大学法学博士、著名犯罪学家、亚洲犯罪学会常务理事、资深法学教授,本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和发起人,为了大家的台湾之行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张荆教授也是我在犯罪学领域的恩师,他和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二人,对于我从事犯罪学的研究有栽培之恩与提携之谊)、张星水(笔者敝人,江湖散客、香山居士、流浪道人)、刘邦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犯罪评估与防控研究中心主任)、姜斌祥(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大数据研究所研究员、执行主任)、付广荣(沈阳儿童村的倡办人和创始人,被舆论界亲切地称颂为“付妈妈”,她是一位著名的公益爱心人士,收养过不少父母同时在监狱服刑的“孤儿”与问题青少年,也是令我敬佩的大姐,她早年也从事过律师的职业工作)、敬雪华(西南政法大学讲师、法学博士)、岳平(上海政法大学教授、博士)、丛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李蓉(湖南湘潭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巨东红(集美大学副教授、博士)、孔祥鑫(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王辉(北京工业大学讲师、法学博士)、宋晓江(京师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党支部书记)、田兴洪(湖南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熊谋林(四川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陈军浩(浙江宁波社会公益服务机构负责人)……等等诸君,另外几位与会嘉宾,虽然面熟,但是遗憾的是姓名不详。还有一些来自大陆和台湾各个大学及其研究机构的教授、博士,有熟悉的同仁也有陌生的学友。

      这次学术论坛,西南政法大学的敬雪华老师关于“电子监控”的学术报告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她来自重庆,外表温婉疏朗,骨子里则是一个地道的重庆辣妹,颇具江湖侠女之风范。此行我们与张荆教授三人曾经结伴同游台北故宫博物院,可谓驴友之交,彼此调侃,旅行之中宜交心,患难之中见真情。宛如隋末唐初江湖上著名的风尘三侠:李靖、虬髯客、红佛女,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义结金兰,同甘共苦,如影随形,浪迹江湖。


       我的研究领域是古典社会江湖黑道有组织犯罪学,是以施耐庵《水浒传》为案例的探究与剖析。应该讲这是我一个比较擅长的研究领域。上一届(2016年)在台湾举办的两岸学术论坛,我亦曾经出席参加,并且发表了《以水浒传为切入点流民犯罪的社会要素分析——以水浒传为分析视角观察古代社会江湖游民犯罪成因之初探》的论文。我对于古代社会江湖黑道犯罪学研究情有独钟,这与我的成长经历有关,受从事公安工作的家父影响,我自幼喜读古代公案小说和江湖侠盗小说,像《狄公案》、《包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大明英烈传》、《荡寇志》、《水浒传》、《三言二拍》、《水浒后传》,乃至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以及香港邵氏的经典古代武侠电影,都是我流连忘返的最爱,读书的时候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常常看到深更半夜,黎明拂晓。这给我研究古代社会江湖黑道有组织犯罪活动无疑提供了一个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与经验储备。总而言之,笔者自幼,嗜好评书,勾栏瓦舍,流连忘返,喜读武侠小说,好看武侠电影,是施耐庵、罗贯中、兰陵笑笑生、冯梦龙、凌蒙初、金圣叹、张恨水、金庸、古龙、梁羽生、邵逸夫、倪匡、张彻、胡金铨、狄龙、姜大卫的追随者,对于不少经典古典桥段,耳熟能详,倒背如流。原因无它,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熟能生巧罢了,就像评书表演艺术家一样,台上三分钟,台下一年功。故吾深谙“江湖黑道”故事,皆自幼阅读武侠公案的“童子功”使然也。

      这次,我发表的学术论文《古代江湖社会黑道有组织犯罪的特征和流变——以剖析“水浒传水泊梁山江湖聚义”为主线和简述“清代中叶川楚陕白莲教”为辅线的切入点》。借此机会,笔者向这些年来对我从事犯罪学研究给予帮助、提携、栽培与指点的:张荆教授、皮艺军教授,深表感谢,他们二位教授是我犯罪学研究领域的伯乐。受人点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笔者不才,不知天高地厚,秉承敢为天下先的亮剑精神,仿效金庸先生的《华山论剑》之狭义精神,甘作古典江湖黑道犯罪学研究的学术先锋和过河卒子,投石问路,冲锋陷阵,不惜夭折。我的论文摘要如下: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民变事件(暴力反抗法律与秩序的民间团伙),也出现过不少宗教团体(其中有一些是打着宗教幌子的邪教团伙),还出现过不少江湖帮派(游离于社会边缘的行业帮会和帮派组织),可谓三教九流,包罗万象。运用现代刑法学、犯罪学和法治理念观察,其中一些秘密结社的江湖组织和帮派团伙所从事的活动实质上是具有现代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活动特征,或者说现代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具有古代黑道帮派(简称黑帮)的遗传特征。其中,比较典型的“江湖黑帮”代表案例有发生在北宋末年的以宋江等三十六人为首的啸聚山林的“梁山起义”,也有清代中叶爆发在川楚陕等地区的“白莲教事件”。本人论文通过对《水浒传》以及《白莲教》中各类江湖黑道有组织黑帮犯罪的案例展开剖析与法理分析,阐述中国古代社会江湖黑道犯罪活动的黑帮组织特征和黑帮行为准则,揭示古代江湖社会里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武装暴力黑帮团伙,其遵循与倡导的“黑道”,“白道”的亦正亦邪的侠盗行动纲领以及“江湖道”,“自然道的义与忠”的弥勒教义的宗教价值取向,对于社会公众,尤其是遭遇苦难与不公待遇的底层民众,就像是精神鸦片,可以缓解他们的痛苦,给他们饱受疾苦的精神带来一定的幻觉,令他们产生抗拒恐惧与绝望的觉悟与信念,甚至令他们拿起刀枪来去对抗官府的不公与社会的歧视,以私立救济的方式来纠正他们遭遇的司法冤屈,剔除他们遭受的不公待遇,改善他们卑微的社会地位,寻求他们心目中的正义诉求。所以,古代江湖黑道组织的信仰宗旨与行动纲领,对于反抗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的苦难民众而言,从其诉求上讲,具有一定的正义性、反抗性与光明性;同时,从其方法论和实施手段上分析,也具有明显的政治煽动性、思想误导性、价值腐蚀性、精神麻痹性与信仰欺骗性,甚至被包裹上了一层“替天行道”的“自然正义”的道德光环,(“道法自然”即纠正白道中的腐败与打击黑道中的邪恶,即是“江湖道”),虽然对于官府的腐败堕落和社会不公的黑暗现象具有一定的矫正与冲击,甚至在一些个案之中不乏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为民除害、伸张冤屈的正义之举,具有罗宾汉劫富济贫、匡扶正义的侠盗风格,对于欺压良善的黑恶势力的打击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但是,抛开具体个案的正义性,从整体上观察,江湖黑道安身立命所遵循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与所作所为的阴暗方式和暴戾方法,与现代文明的法治观念格格不入,其行为本质仍旧摆脱不了有组织“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表象特征,即对抗官府、脱离法制、亦正亦邪、以恶制恶、以暴易暴、破坏秩序、快意恩仇、私立救济、黑白通吃、掠夺财富、垄断经营、称霸一方。

      

      古代黑帮与现代中外黑社会组织犯罪团伙相比较而言,古代黑帮的参与者众多、活动规模庞大,往往具有改变自己身份与命运以及提升同类社会地位的政治诉求,对于政权的冲击力较大、社会破坏力以及历史影响力较大。现代社会黑道犯罪团伙往往组织规模较小,参与人数较少,也更没有攻城略地、打劫官府的组织纲领与行动能力,只是从事单纯的有组织犯罪活动,绝对没有任何政治诉求,目的更加趋向于盘踞在城乡边缘地域通过违法经营的手段在一些灰色领域攫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而绝非对抗官府体制的造反者,更不具备古代江湖黑道义士所崇尚的义先于利的“替天行道”的侠盗精神。所以,当代黑道团伙往往只能被社会称之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都只是唯利是图的鸡鸣狗盗之徒,仅此而已;而非古典江湖黑道帮派组织,除了啸聚山林、劫掠财富之外,尚具有“崇侠尚义”的精神信仰与“替天行道”的价值追求。穿越古今,以史为鉴。针对古代社会江湖黑道犯罪学的研究,对于当下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尤其是如何确保政治清明、法治健全、司法公平、社会公道、均衡财富、教化世风、人心向善、礼仪廉耻、理性平和、文明回归,真正做到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才能杜绝黑金政治的土壤与惩罚黑帮犯罪,预防与遏制黑社会犯罪现象的滋生蔓延。从古代案例汲取经验与教训,追本溯源,古为今用,可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由于笔者论文内容过于冗长,篇幅几万字,在本文中彻底予以省略,不再在此赘述,今后将另外选择专业政法类学术期刊发表,为古典江湖黑道犯罪学研究贡献敝人绵薄之力。


      这次研讨会议,我与台湾的老朋友再聚首,知识英雄惺惺相惜,学术好汉相互勉励。侯崇文教授(台北大学原校长、著名学者)、许春金教授(亚洲犯罪学会会长、著名学者)、周愫娴教授(台北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所长)、许福生教授(台湾中央警官大学教授、法学博士)、李茂生教授(台湾大学教授、张荆教授过去留学日本东京一桥大学的博士同学)、林育圣先生(台北大学助理教授、法学博士)等诸君同仁,都是多次谋面的老朋友了,见面寒暄,非常亲切。出席这次学术论坛,对于我而言,最有意义的莫过于获赠台北大学刘幸义教授主编的《多元价值、宽容与法律——亚图•考夫曼教授纪念集》一书,弥足珍贵,必当认真拜读学习,领会其中学术奥义。我旅行途中,抽空阅读了其中部分章节,其中一篇《正义的破裂——正义准则与法律》,令我产生了深切的思想共鸣,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过去曾经撰写过长篇学术论文《论正义的善与恶》,从法社会学、法理学、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多重维度,阐述我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与演绎过程之中关于 “正义”、“正义论”、“正义的价值观”、“正义的事件、“正义的案例”(包括“广义的正义”与“狭义的正义”两个范畴;同时也包含“抽象的正义”与“具体的正义”两种诉求)的辩证看法,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比较与案例剖析,通过归纳与演绎,得出“正义”是相对的存在,而非绝对的必然,“正义”的善与恶并存,利与弊同在的研究结论。在我过去撰写的那篇研究“正义”的论文之中,我还特别以“法国大革命“为案例,对于人类社会的正义事业与社会运动进行了历史的纵深剖析与精要阐述。



        台北会议闲暇之余,我抽空瞻仰了国父纪念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向一代缔造共和的历史伟人鞠躬顶礼、默哀致敬。这里和中正纪念堂、圆山忠烈祠一样,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屋梁圆形歇顶与金黄色琉璃瓦屋檐。建筑结构雄伟壮观,殿堂布局气势恢宏,祭奠氛围庄严肃穆。这里,每天都安排几场台湾国军仪仗兵的军礼表演,籍以向国父孙中山致敬。这样的礼宾祭奠活动,具有庄严肃穆的仪式感;同时,礼兵的持枪操练表演精彩纷呈,往往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摩,拍照摄影留念。我瞻仰了国父孙中山的巨大塑像,并在展厅浏览了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和历史功勋,展板丰富,史料详尽,对于这位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又有了一次深入的体会。孙中山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勇于推翻封建帝制的决意,而且在于他敢于向恢复帝制的袁世凯发起挑战与抗争。他本是一介书生,却敢于创立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政治纲领,起义十次,戎马半生。1911年在国外响应辛亥革命,回国担任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国民革命数十载,创立三民主义,创办黄埔军校,破格提携蒋中正、廖仲恺、戴季陶等后辈党人,为了捍卫共和制度,为了缔造中华民国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最终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于1925年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59岁,令人唏嘘不已。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至今,北京西郊香山脚下的千年古刹碧云寺还保留有孙中山的衣冠冢,供游人瞻仰凭吊,附近的卧佛寺旁边还有几乎与他同时代的文化巨匠梁启超先生的墓葬陵园,这两位清末民初的伟人之间曾经爆发过多次关于历史抉择走向的政治论战,生前一个主张共和革命,一个主张君主立宪,百年之后隔岭相望,也算是一段传奇佳话。而坐落在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则更是依山傍陵,郁郁葱葱,气势恢宏,蔚为大观,已经成为大陆地区凭吊缅怀孙中山最重要历史景观。近些年来,大凡台湾国民党党魁来大陆访问,诸如连战、吴伯雄、马英九、朱立伦、洪秀柱、吴敦义等国民党历届主席,包括蒋中正的侍卫长、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将军,无论是北京的碧云寺,还是南京的中山陵,乃至广州的黄花岗烈士陵园(埋葬着孙中山、黄兴的同盟会与兴中会的烈士战友们),都是他们必须要去参拜与凭吊的历史胜地,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国民党的正本清源、认祖归宗,以表达国民党后人对于孙中山这位创立民国的共和先驱和创办国民党的党首元勋的景仰之情。

    

    周末无会,我专程来到位于台北阳明山脚下的士林官邸参观。凭吊蒋中正的故居旧宅,房子是一幢三层灰色小楼,建筑外观质朴无华,并不雄伟壮观。房屋四周的环境却是碧草蓝天,小桥流水,花团锦簇,四季芬芳。走进室内参观,发现内室陈列、家具布置简朴实用,我仔细地参观了蒋中正、宋美龄生前曾经居住过的卧室、书房、会客厅和饭厅,感觉非常素雅简朴,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就像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大学教授的书房,也像是一个有文化涵养的传统儒商的客厅,更像是一个江湖隐逸的佛家居士的卧室。我还非常仔细地观摩了故居里悬挂和陈放的宋美龄所绘的国画山水,还有她画的梅兰竹菊等书画作品,笔法细腻,墨彩淡雅,平心而论,画的真的不错,闲情逸致,散淡生活,活脱脱的一幅幅归隐山林的隐士画作,反映出画家淡泊明志的心态,这真是一个逍遥隐遁的女版“五柳先生”。置身于士林官邸四周的园林之中,宛若徜徉在一个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植物园里,这里的天空被蓝天白云笼罩着,花园中植被葱葱,青草幽幽,环境恬静,曲径通幽,四季芬芳,田园风光,简直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在花园草垫之中徜徉漫步,感到精神愉悦与惬意放松。士林官邸环境之幽雅、景致之芬芳,令笔者不禁想起了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著名诗篇,让羁旅之人如释重负,压抑的心情轻松了不少。难怪蒋中正、宋美龄夫妇如此钟爱这个环境静谧的一方净土,在此修身养性,怡然自得,宛若神仙眷属。

    值得一提的是,在士林官邸的花园之中,还有一座基督教堂“凯歌堂”,专门供宋美龄这位信仰虔诚的基督徒周日礼拜祷告之所。蒋宋夫妇在此地栖息了二十多年,一直到1975年蒋公辞世,宋美龄最终恋恋不舍地离开士林官邸,事过境迁,风光不再,移居美国,隐居生活,无疾而终,享年106岁,也成为个体生命跨越三个世纪的历史传奇。宋美龄,这位外表柔弱的女士,其实内心十分的坚强与高傲,尤其是在抗战期间,她经常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亲临前线,劳军慰问,激励士气,犒劳将士,做了大量的有利于中国抗战的义行善举,她曾经被誉为抗战时期的中华民国“空军之母”,她为了抗战协助国民政府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募捐,用来购买抗战物资支援前线,她悉心收养抗战烈士遗孤,兴办童子军学校,倡导新生活运动,发起战时妇女自强自救活动,为了组建战时空军抗击日寇做出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不应被华夏后人遗忘。毕竟,中华民族在近代曾经遭受外敌入侵的时候选择了威武不屈的抗争到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海峡两岸,袍泽兄弟,血浓于水,一脉相承,铭记历史,复兴中华。正所谓: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落叶归根,入土为安,这也是蒋公的生前夙愿,希冀有朝一日,蒋公灵柩重返故里,迁回大陆安葬。笔者以为,待到未来条件成熟的时候,经过两岸协商,蒋公灵柩既可以安葬于南京中山陵之侧,也可以安葬于浙江奉化溪口,魂归故里,实至名归。

    这天下午,会议休息。忙里偷闲,随遇而安,我流浪到闻名遐迩的圆山大饭店,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地形突兀,立于山腰,山麓两侧,植被茂盛,绿树成荫。圆山大饭店的基座,坐落在山丘之上,外观装潢,庄严肃穆,雄壮威猛,金碧辉煌,气势恢宏,让我不禁想起了北京故宫的紫禁城。我坐在饭店一楼大堂的茶饮服务区,悠闲地品味着香醇的咖啡,欣赏着玻璃窗外的山林精致。宾馆四周到处都是绿色的草丛和姹紫嫣红的花丛,远处山麓上树木葱茏,植被茂密,微风拂柳,景色宜人。这里曾经是台北的风水宝地,故饭店竣工之后,成为了台北市的地标建筑,一时间华盖云集,名流荟萃,成为台湾上流社会精英人士下榻与聚会的首选之地。直到台北101大楼的诞生之后,台北的地标建筑才逐渐由圆山大饭店转移到101大楼所在地。这一变化无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岁月的流转。时至今日,圆山大饭店依旧风采非凡,光彩照人,只是不再唯一,亦渐渐褪去了它曾经笼罩着的政治光环。此时此刻,坐在其中,品味咖啡,联想往事,悠悠岁月,日月轮回,新旧交替,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别有一种惆怅的异样滋味在心头,再高贵的生命,也都只是大千世界里的匆匆的过客而已,宛若苍茫大海之中的一滴飞簇的浪花,稍纵即逝。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还是一千年前的辛稼轩对于世事沧桑,人生无常体验的深刻啊!往事如烟,曲终人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故曹雪芹亦言:悲喜千般同幻缈,古今一梦尽荒唐。

  凭吊历史遗迹、瞻仰台北记功坊。我从圆山大饭店步行顺着山麓的公路缓步下山,快走到地面主干道的高架桥下面的时候,竟然发现了一座石刻纪念坊——山西太原五百烈士纪念坊。一眼望去,陵园荒芜,石碑残破,满目疮痍。我走进去观看,这里的景致,历经沧桑,风云变幻,陵园的部分景观已经颓废不堪,变得残垣断壁。掩映在周围的葱茏树林之间,显得格外斑驳陆离,寂寞荒凉,透着历史的悲怆与岁月的沧桑,睹物思人,触景生情,黄尘万古长安路,折碑三尺邙山墓。黄花落尽清风瑟,残枝枯萎月光寒。我独自一人停留在这样一个阴森森的陵园发呆,此时,台北的天空乌云聚拢,天空之中开始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伴随着一阵阵冷风嗖嗖地刮来,我冷不丁地打了一个寒噤,内心感到一阵酸楚凄凉,血脉贲张,思绪万千……浮想发生在七十年前的内战,硝烟弥漫,血光映红了太原的城头,炮声隆隆,震耳欲聋。攻城者猛烈的炮火,进攻者嘹亮的军号,弹尽粮绝的守城者,抵抗者绝望的眼神,眷属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最终演化成一场玉石俱焚的熊熊大火!无情地吞噬了数百条可怜无助的脆弱生命,她们何罪之有?却要为惨烈的内战失去家园、捐躯生命。这样悲壮惨烈的战斗,三年内战之中发生了上百起,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心存芥蒂的国共双方,各自手握雄兵百万,美国斡旋调停无效,重庆和谈“双十协定”实质无果,广义上讲是“主义之争”,狭义上看是“利益冲突”,为了争夺抗战胜利后的中国领导权,刺刀见红,激烈厮杀,无数中华好儿女,被历史无情地划分成为两个阵营,血染沙场,饮恨而亡。每当想到黄埔同窗,爱国青年,同室操戈,手足之情,骨肉相残,心如刀割,何其痛哉!潸然泪下,恸哭失声。中华民族上一世纪饱受内忧外患的苦难摧残的血腥历史真是不忍卒睹。国共内战之后的三十年,两岸对峙,骨肉分离。随着后来解禁与三通,国军老兵回大陆探亲,骨肉团圆,血浓于水。光阴荏苒,岁月峥嵘。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山西太原五百烈士纪念坊的不远处的山麓的另外一侧,还矗立着一座“八二三炮战”纪念坊,曾经亦是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的岁月,金门岛乃海上要冲,属于国共之争的咽喉要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国共对峙,剑拨弩张,双方炮战,曾经打得昏天黑地,尸横遍野,包括昔日国军抗日英雄吉星文、赵家骧、章杰三位将官都殒命于金门炮战,杀身成仁,被供奉至“忠烈祠”祭祀。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可见当年战争的残酷程度。如今两岸,偃旗息鼓,息兵罢战,和平统一,指日可待。历史岁月,沧桑巨变,当年血雨腥风的国共内战已经褪色成为支离破碎与断断续续的模糊记忆,悲欢离合,骨肉相残,兄弟反目,同室操戈,随着历史长河的无情翻滚而变得的渐行渐远,乌云散尽,随风飘去,浪花淘尽,红尘往事知多少,惟有泪千行。那一代人的恩恩怨怨与苦难生涯,曾经让多少家庭支离破碎,曾经让多少亲人骨肉分离,曾经让多少文人黯然神伤,曾经让多少诗人郁悒惆怅,又曾经让多少丛林鸟,成为分飞燕,隔海遥望,杜鹃啼血,泣泪而亡。这样惨绝人寰的历史故事读罢令人伤感泣泪,吾不禁仰天长啸、喟然长叹: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

    

      而今,这段摧残中华民族元气的黑暗历史已经化为不朽的故事载入史册,变成了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与一串串血色凝固的痕迹,成为血色斑斓的历史琥珀,记载着无数的沧桑、蹉跎、飘摇、悲伤、决绝、撕裂与峥嵘……。山风掠过竹桑林,昔日雄关化尘埃。西风一夜乌江渡,夕阳十里邯郸树。岁月如歌,残阳如海。诚如佛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抚今追昔,无限惆怅。面向未来,充满玄机。惟见苍天冷笑,滚滚潮汐涌,历史浪花无情翻滚。谁胜谁负?谁对孰错?孰是孰非?呜乎哀哉!惟有天知晓。但是,末法时代,五浊世界,世人皆醉,苍天无语。世间哪里寻找救世主?漫漫长夜,北斗高悬,七星依旧,星空黯淡。黎明将至,曙光初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谁才是那颗拯救人类灵魂、解民倒悬的启明星?

      信步台北,随遇而安。步行途中,经过台北市高耸入云的地标建筑101摩天大楼,竟然看到了我们熟悉的五星红旗的旗帜在大厦广场上飘扬,举旗的是台湾爱国统派人士。行走不远之处,看到了一个样式别致的建筑物——台北市政府办公楼。我带着好奇的心情走了进去,才发现它竟然是一个对公众开放,自由出入的办公场所。我无意之间的徜徉漫步,不经意地参观台北市政府,感受台湾式的政治文明与政府理念,这里没有门禁,也没有登记,居然还没有安检,这的确让我感到比较诧异。毕竟是台北市政府所在地,然而市民进出自由,访客随意参观,真的是开放式办公,服务市民,造福公众。其中有不少关于台湾原住民的记录与展览,还有台湾原住民事务办公室,向外界宣示台北是一个开明包容,多元共荣的市民社会。我还在市府展厅里看到了关于台北近代历史的介绍,对于台北的过去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历史上一个个璀璨的名字:沈葆桢、刘铭传、邵友濂、丘逢甲……,已经成为了承载台北历史的文字符号,走进了台北的历史教科书,一直延续到今朝的历届台北市长吴伯雄、黄大洲、马英九、郝龙斌、柯文哲。

      这是一座历经沧桑的城市,这是一座饱受苦难的城市,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这是一座街区整洁的城市,这是一座精英荟萃的城市,这是一座文化繁荣的城市,这是一座教育发达的城市,这是一座交通便捷的城市,这也是一座憧憬美好的城市。祝福你,台北市,曾经的宝岛的心脏,祖国的花朵,饱经沧桑,历经磨砺,必将拥有一个更加灿烂的锦绣前景。这是我第二次访台,对于台北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发现她不仅是一座文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而且与人口密集、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的北上广相比,台北更像一个性格恬淡的邻家小妹,虽不事张扬,亦不显山露水,但是,却让居民感到舒适与惬意。毋庸置疑,台北是一座比较适合文人墨客和隐士大德生活的宜居城市,我很喜欢这座城市的市容风貌,生态环境、温和气候、出行节奏与人文氛围。再过几年,挂印封金,金盆洗手,解甲归田,退出江湖,我感觉台北是一个不错的隐居之所。这次再来台北,真有点流连忘返,乐不思蜀的感受。我相信如果能够时光倒流,穿越古今,陶渊明、谢灵运、王摩诘与徐霞客,也一定会喜欢上台北这座文化之都。


     周末上午,在台湾友人陈老师的陪同下,张荆教授、刘邦惠教授、付广荣大姐和笔者星水,结伴同游,我们一行五人来到了台北的“798文化街区”华山文化园区,参观逛街。体验台北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行为艺术,还是挺有意思的,有不少台北的青年,其中不少看样子是在校就读的大学生,聚集于此,交流文化、思想与艺术,有乐队演出,有魔术表演,还有火爆街舞,看上去气氛活跃,显得真的挺热闹的。我们驻足观瞧,也算是凑凑热闹。这里还聚集了不少零售店与咖啡厅,尤其又有书店星罗点缀其间,走的累了,就逛逛书店,小憩一会儿,随便翻阅杂书,顺道喝上一杯热咖啡,提一提精神,也很舒适惬意。作为过来人,虽然韶华已逝,廉颇老矣!菁华不在。正如杜甫所言: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但是,毕竟老马识途,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仍旧衷心希望并企盼两岸的年轻人加强文化合作与交流,携手共进,复兴中华。毕竟大家同宗同源,血浓于水,本是同根生,两岸一家亲。友谊发展虽然历经坎坷与挫折,但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台湾国民党“统派”正在恢复元气,收拾人心,必然在下一轮选举中重回政坛,即使具有“台独”倾向的民进党执政当局也无可逆转历史走向。毕竟,自古天下,分久必合。九二共识,势在必行。台海关系,终将走向和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午,在华山文化街的一个优雅精致的咖啡厅,陈女士安排我们与一位台湾爱心人士见面,她的名字叫洪锦芳,是台湾中华育幼机构儿童关怀协会的创办人与秘书长,她面容慈祥,热情健谈,她虽已年届六旬,但是仍旧是位单身女人,没有家庭与子女,她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之中,她很关心弱势群体与边缘人群,为他们募捐,为他们呼吁,为他们奔波,她还在一个台北的基督教堂里担任义工,帮助心理疾病的人和无家可归的人,她的博爱之心与公益之心令人感到温暖,这是一个台湾的“女雷锋”,倡导人道主义和社会关怀,她是社会良心与道德楷模,为她这样“特雷莎修女”式的虔诚基督徒与“灵魂工程师”点赞。临别之际,洪女士还给我们每人赠送了她所在的慈善机构出版发行的公益刊物与宣传手册,其中包含传播福音的宣教成分,以示她对于大陆访客的友好与真诚,善行天下,大爱无疆。不管皈依何种信仰,悲天悯人是宗教之本源。

      这天下午,还是在陈老师的向导下,我陪同张荆教授一行数人驱车盘山而上,来到一座位于台北郊区的向日有机农场参观考察。这里是一座山上庄园,山清水秀,别有洞天,空谷幽兰,景色宜人。农场主许先生为人坦诚,热情好客,他是一个生活坎坷,经历蹉跎的有故事的台湾男人。他早年服过兵役,当过宪兵,退役之后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工作而苦恼,又曾经误入歧途,精神颓废,一度自暴自弃,成为了主流文明社会的弃儿。后来在台湾佛教慈善机构的帮助之下,他迷途知返,重振旗鼓,不仅治愈了心理疾病,而且走上了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人生正轨。现在,他用半生积蓄开办了这样一个专门收留吸毒问题青少年与社会边缘人士的农场,亲自担任义工,运用佛法的慈悲之心去改造和重塑这些“社会弃儿”的心灵,这正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使得这些“问题青少年”通过日常劳动与勤勉修行逐渐地剔除邪念,戒掉毒瘾,完善他们的人格,提升他们的心智,加强他们的修养,浇灌他们的善根,并让他们在农场的实践之中学会了一门手艺,成为理智正常的社会人,将来重返主流文明社会,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是文明的救赎,是灵魂的拯救,是道德的重建,是良知的回归。

      作为一个民办农场,致力于青少年行为矫治的公益性质的恢复性司法工作,这是多么大的功德与行善,令人赞叹与敬佩不已。佛教讲究善恶轮回,因果报应。许先生的慈悲之心与善行义举,亦令皈依佛法僧三宝的笔者甚为感动。希望社会里多一些像许先生这样的仁善之士,体恤边缘人群的心灵疾苦,重新塑造他们的灵魂与生命信仰,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方法论,并去致力于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佛法慈悲,普度众生。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尝试实践星云法师倡导的“人间佛教”的仁爱宗旨教义的悲天悯人、行菩萨道的佛家弟子愈多,社会风气会将变的愈加健康文明与祥瑞和谐,则未来的人类社会里会充满了阳光与甘露,滋养人心,导人向善。

      台北的学术会议和参观活动结束之后,我决定北上基隆走一遭。台北大学的酒店退房之后,我背负行囊,踏上了新的旅途。乘坐捷运地铁,来到台北火车站,我购买了一张从台北至基隆的火车票,票价真的不贵,41元台币,乘坐台北站始发的城际列车,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旅程,我终于流浪到了台湾北部的著名港口城市基隆。这次游览基隆,徜徉漫步其间,圆了我一个多年的梦想,多年之前,我曾经观摩过一部涉及基隆城市题材的纪录映像,心灵颇受感动,遂决意有朝一日一定到基隆走一遭。普通游客来到一座陌生城市,一般都是走马观花,逛街购物,饮食娱乐,浮光掠影。而我这些年来,每每造访一座陌生城市,往往喜欢随意徜徉,漫步其间,走走停停,沉浸其中,感悟文化,凭吊历史,寻觅灵魂,寄托精神。基隆这座城市,依山傍海,苍砻垒翠,海色映蓝,错落有致,繁华似锦,尤其基隆港口风景宜人,国际游轮频繁造访与停靠码头,海港壮观。踯躅在这样一个风光旖旎的海滨之城,坐在岸边的咖啡厅里晒太阳,喝上一杯浓浓甘醇的美食咖啡,心情感到十分的惬意与放松。这是一个适合人居的城市,市区的面积虽然赶不上台北和高雄,但是,市容整洁,树木葱茏,花草丰茂。城市建筑高层不多,但是建筑物错落有致,显得很有层次美感,我很喜欢这样的城市氛围,不像北京那样的交通拥堵,虽然行人亦是熙熙攘攘,但是又不爆棚。所以,基隆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令人羡慕,海水荡漾,风和日丽,气质幽雅,颇具太平绅士的城市风度,有一些与我的故乡青岛的特点相仿,让我不禁回忆起自己遥远的童年时光。

   我在咖啡厅里邂逅了一位来自台北的女士,萍水相逢,似曾相识。她是一位既擅长油画又擅长演唱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单身贵族,中年女人,没有婚嫁,侠女风范。喝着咖啡,与台湾艺术家交流创作心得体会,精神层面上是情绪愉悦的心理释压,感觉上亦是放松惬意的文艺漫谈。纯粹的艺术家总是天马行空,喜欢谈论形而上学的事物,而绝非仅仅局限于现实社会中肉眼看得到的物质,我们当然亦不例外,探讨了很多玄学的故事。不知不觉,已近傍晚。不知为何,交谈戛然而止,各自心事重重,独自静默不语,不再交流心得。此时微风拂面,我凭栏远眺,面向大海,触景生情。抚今追昔,无限感慨,人生本来就是匆匆的过客,倏然回首,如同梦幻,光阴虚度。古往今来,多少男子汉,一怒为红颜。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恋!好日子不再辉煌,夕阳西沉,豪情还剩一襟晚照。如今残生寂寞,青灯黄卷,孑然一身,独自修行于香山草庐,梦中常与李白苏轼、扬州八怪诗词歌赋,对酒吟诵。同时,身为讼师刀笔吏,为世俗事务所羁绊,终日奔波劳顿,一日不得清闲。诚如杜甫《旅夜书怀》所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钻研学问,修行艺术,伯牙子期,知音难求。同为艺术家,年纪相仿,光阴荏苒,似水年华,人生易老,鬓发青丝,容颜渐失,到了这把大叔大婶的年龄,外表与内心都早已不再年轻,又都亦是独自飘零的孤苦之人,精神寂寥,生活凄苦,世间冷暖,甘苦自知。往昔的感情挫折,心灵的创伤磨砺,天下谁人无有?唯靠自我救赎,何须向世人诉说?白乐天《琵琶行》说的感人肺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与琵琶女同是身世坎坷、命运多舛的艺术家,所以,萍水相逢之际也能够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鸣。

    艺术本身是没有地理边界的范畴,也更是没有古今界限的范畴,它是属灵的东西,它是想象中的虚无色彩,它亦是精神世界里的精灵。生活在现实世界里麻木不仁、追名逐利的普通人是感悟不到其中的精美奥义。毕竟,艺术的语境是看不见的物质,它是一种细腻的感觉,所以它的灵感迸发如此稍纵即逝,灵光乍现,极难捕捉,而且可以跨越古今,纵横八荒,驰骋天空,宛如宫崎骏创作的经典不朽《天空之城》中摄人心扉的天籁之音,故显得弥足珍贵。而艺术家的心灵世界往往又是凄凉、孤独、寂寞与惆怅,甚至是一种对于世俗的恐惧与抵触。所以,真正的艺术家往往不愿言表于外相,这是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智若愚,上善若水的艺术境界,是穿越时空的空灵与寂寞,绝非饮食男女所能感受与领悟。正如才高八斗、穷困潦倒的八大山人自嘲所言:白眼朝天语,我本不羁人。他与同事代的达官显贵的世俗想法与生存哲学格格不入,除了时间坐标相同之外,精神层面根本就没有生活在同一个空间维度的范畴之内,八大山人完全属于特立独行的另类怪才,这与几乎和他生活在同一历史年代的日本流浪诗人松尾芭蕉相仿,遭遇凄风苦雨,吾知其心彷徨。西方的梵高亦是与他所生活的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艺术怪才,生前不为周围的世俗文明所接纳与肯定,天才的生命往往注定是孤独寂寥的命运。

      人类文明的历史上,真正的创作天才往往注定是孤独漂流的夜行者与孑然一身的独行侠!毕竟,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不具有同一个层次的对话语境,前者清高,后者务实;前者空灵,后者功利。我们今朝生活在资本至上、物欲横流的庸俗年代,艺术家不宜被物质功利所羁绊,束缚住手脚,应该敞开心扉,反其道而为之,义无反顾地去追寻艺术的空灵高峻之唯美主义境界,秉持“上穷碧落下黄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探险精神,在艺术的险峻山峰之巅攀岩不辍,挥洒水墨丹青,放飞心灵之中的寂寥与真诚,才能成就一番意境新高度。未来成为李白、苏轼、徐渭、沈周、施耐庵、陈洪绶、吴梅村、徐霞客、唐寅、朱耷、石涛、郑燮、蒲松龄的传承者,则是我毕生追寻的文化使命,一边行走收集素材,一边构思挥洒创意: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搜尽奇峰打草稿,留得文林细揣摩。这也是我崇尚的宁静致远的生活方式与天马行空的创作态度,二者双重竟合之后所达到的明心见性的禅味意境。这种境界,心有灵犀一点通,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返回大陆的前一天下午,我再次来到了基隆海洋广场旁边的那家气氛温馨的二层咖啡厅,独自坐在一个可以观海的角落里,点了一杯美式黑咖啡慢慢品味其中略显苦涩的甘醇滋味,宛若人生苦旅,各种离索愁苦惟有肚中自知。浮沉随浪,曾忆旧潮。孤雁南飞,断肠天涯。此时的海面之上风平浪静,一抹残阳浪迹在云雾朦胧的天际线上,晚霞若隐若现。不知道坐了多久,夕阳西坠,天色逐渐黯淡了下来,港口之内,船舶汽笛,进港抛锚,码头之上,灯火通明。又过了许久,抬头看天,星空璀璨,繁星闪烁。夜晚的海港,海水静谧,波光粼粼,波澜不惊,只是偶尔在海风的吹拂之下泛起一阵阵涟漪。远处是身形巨大的万吨邮轮开始启锚鸣笛准备起航,而基隆城市的灯火阑珊,五彩缤纷。海天之间,真有一种“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视觉感觉。作为饱读诗书的文人墨客,一度孤芳自赏,我很欣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精神世界;作为浪迹天涯的江湖行者,曾经行侠仗义,我亦崇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英雄豪迈。

     

     羁旅台湾,尚未回归,新的征程已经摆在脚下,我的那本长篇纪实报告文学《羁旅天涯》不能再压在抽屉里默默无闻被荒废搁置了,那是我这十年来萍踪侠影、浪迹天涯的时候撰写的游记散文与生活哲学,今年该考虑出版发行了。弘法利生,不忘初心,知行合一,矢志不渝。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眺望大海,波澜壮阔,深不可测。仰望星空,深邃无垠,遥不可及。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无论岁月沧桑,大江东去,海枯石烂,沧海桑田,花开花落,潮起潮落,生命渺小地诞生,寂寞地逝去,新一轮的生命继续延续着上一代的卑微生活,而清晨的太阳依旧冉冉升起,夜空的繁星照样熠熠发光,这就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的存在哲学。

     6月21日下午,结束了十天在台湾逗留的流浪旅行,拖着疲惫的步伐,负载着沉甸甸的行囊,我准备搭乘傍晚时分的国航班机返回北京。桃园机场候机的时候,巧遇佛光山比丘尼善慧法师和尼泊尔活佛仁波切一行准备去马来西亚弘法讲经,慈航普渡众生,一大群善男信女随行护法。佛教讲究缘分,阿弥陀佛,法缘殊胜,功德随喜,广结善缘。笔者身为学佛修道之人,觉悟认知,日行一善,积善成德,必有福保。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成无上道。人生处处是道场,不只闭关在深山。红尘世俗之人,修行佛教功课,不分道场次第,无论深山古刹,还是市井闹市,持咒阿弥陀佛,佛祖自在心中。即使这次无缘到高雄的佛光山朝圣,南无阿弥陀佛,顶礼星云上师,虽然心中略感遗憾,但是,我还是在台北的三民书店闲逛的时候购买了一本关于星云法师的书籍《星云大师——弘法人间的宗教家》,虽说是繁体字竖版印刷,但是文章内容浅显易懂,诚如星云所言,他只是一位慈悲为怀的修行者,弘法人间的宗教家。倡导人间佛法,播撒慈悲之光,广植福田净土,培植菩提之心,佛法藩篱之外,重在修行日常。这是一本教育青少年人生励志成长的通俗系列书刊,用卡通连环画的方式生动简洁地描述了星云法师传奇而又智慧的人生,从生于乱世,少小离尘别故乡;到颠沛流离,皈依佛门,剃度为僧;再到流离失所,闯荡四方,遍访名刹,拜谒高僧大德;最终到躲避战火漂泊流浪到台湾,含辛茹苦地创立佛光山道场,弘扬人间佛教的善举,这是描述一代佛教宗师的心路历程和修行悟道的真实故事。我准备带回大陆赠给我的儿子,让他读一读台湾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发智力,提高认知,增长智慧,尤其课堂书本以外的见识。除此之外,还给儿子买了一本《台湾历史地图》,一并赠给儿子吧。另外,我还在这家书店里发现了我的文坛挚友学长、大陆著名作家岳南先生撰写的学术畅销书《风雪定陵》与《南渡北归》。千百年来,人类精神的传递承载着世界文明的延续,古往今来,学无止境。人不学,不知义。玉不琢,不成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士桢同学,儿子加油!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就当属你们这些零零后出生的娃娃们啦。虽然现在看上上去只是一株株稚嫩的小秧苗,但是三十年后,你们必将茁壮成长为一棵棵高耸云端的参天大树,成为建设人类社会的中流砥柱。为父老矣,行将朽木,烈士暮年,壮志未酬,准备归隐山林,闲来垂钓碧溪上。诚如陆放翁《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桃园机场,办好手续,登上飞机,我透过舱舷窗再次俯视台北,心里头真有一些依依不舍的诀别滋味。孤雁北归,人在天涯。别了!台湾!希望未来有朝一日,我再有缘重新造访宝岛台湾。吾之经年累月,寄情山水之间,笑傲江湖之畔,崇尚侠义之道,故亦自称:香山潇潇生星水道人。希望有一天,能够像《水浒传》中最崇仁尚义、秉承大乘的侠僧鲁智深那样“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这也许才是生命修行最好的菩提归宿,功德圆满,无量寿佛。机舱之内,兀然一阵冷风拂面,猛回头,警世钟。心中吟诵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倏然之间,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飞机呼啸地起飞了,向着两千公里之外的北京飞去……。

     

     我在云海茫茫的空中闭目养神,冥想着自己这次访台的文化使命与寻梦之旅,就像电影银幕一样一幕幕一闪而过,脑海之中,宛若腾云驾雾,身份转换,阿赖耶识,刹那轮回,浮想联翩,宛如孙悟空的七十二番变幻:做回行者,云游四海,浪迹天涯,苍茫大地,尽在脚下;做回史家,近代百年,蓦然回首,大浪淘沙尽,花落知多少?做回道人,待到来年二月二,龙抬头,亢龙有悔,盈不可久;做回游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做回猛士,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担;做回侠客,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做回隐士,人性直节生来瘦,自诩高才老更刚;做回佛子,举头三持有神明,善恶因果终有报;做回居士,冥想禅定,佛祖面前,顶礼膜拜,合十祈祷:中华鹏程万里,天佑海峡良善,共襄仁道主义,同享太平盛世。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证得无上果,同生极乐国。台湾之旅功德圆满,星水道人合十叩首。

                         阿弥陀佛,广结善缘。菩提萨陲,功德随喜。

                   张星水 公元2018年6月草稿于台湾基隆,7月终稿于北京香山。



 
相关链接
习近平出席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 [2022/8/31]
最高检:加强网络时代人格权刑事保护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2022/2/22]
中央首次召开这个重要会议,系统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 [2021/1/26]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尤需把握五个关键点 [2021/1/26]
北京市京鼎律师事务所与中国政法大学准律师协会同学交流联谊会 [2019/12/11]
中国政法大学准律师协会成立25周年庆典活动 张星水致辞——法大准律协,温故而知新。 [2019/4/4]
羁旅天涯海角、漂泊文化瀚海 [2018/7/10]
张星水老师与好友著名文学历史名家:岳南先生 [2018/4/3]
参加《民主建国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支部》年会,这是我们自己支部组织的年会。 [2018/1/29]
北大燕园与学界好友~Prof.阎雨博士~等诸君仁兄贤弟相聚 [2018/1/24]
星水道人与文坛学术挚友张宏杰博士京鼎再聚首 [2018/1/17]
鼎信体育帕奎奥国际拳击学院成立侧记 [2017/12/7]

© 2001~2014 京鼎法律文化网站  京ICP备130114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