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吊札记:古北口长城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大好男儿光争日月,精忠魂魄气壮山河
作者:张星水
图片:古北口长城(摄影:张星水)
引言
现代人一提到长城抗战,大家首先想到的是29军英勇的大刀队,他们在长城喜峰口上的勇猛搏击杀得一贯骄横跋扈的日寇胆战心惊。其实,公元1933年3月至5月期间爆发的长城抗战,除了宋哲元将军领导的29路军(以佟麟阁、张维藩、冯治安、赵登禹、张自忠、张克侠、吉星文将军所率领的部队为主力先锋,尤其又以其中的大刀队最为著名)的长城抗战名扬天下之外,其实还有国民政府中央军徐廷瑶将军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17军(下辖三个整编师:关麟征师,黄杰师和刘戡师。各旅旅长和团长分别是杜聿明、郑洞国、覃异之、邱清泉、戴安澜、刘嘉树、王润波、廖慷等诸位出身黄埔的青年将领)与日寇发生在古北口长城的激战,以及后来在1937年8月爆发的中日两军南口会战,国民政府中央军汤恩伯将军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13军与七万日寇在长城南口(八达岭、居庸关、青龙桥、得胜口)一带发生的激烈战役。实事求是地讲,西北军第29路军,中央军第17军、中央军第13军,以及东北军第67军王以哲部队、晋军第32军商震部队等诸路中国军队,都曾经先后参加过在长城沿线对日寇的浴血作战,在古老的长城关隘给来犯日军以迎头痛击,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为此参战的中国军队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先后共计数万将士阵亡,长眠于崇山峻岭的长城脚下。他们的英勇事迹不应该被历史所遗忘,而应该代代相传,彪炳史册。
正文
笔者接受老朋友《长城抗战网》总编贾元良老师的邀请,于2011年4月17日周日早晨八点,一同从东直门出发,前往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长城抗战烈士陵园凭吊抗战先烈的英雄事迹和丰功伟绩。随行的共计三十余人,其中包括不少抗战将领的后人:专程从天津赶来的原29军军长宋哲元将军的外甥女李惠兰教授,著名国军抗战将领张治中将军之孙张皓霆先生及其子女,佟麟阁将军之子佟兵先生,赵登禹将军之女赵学芬女士,张克侠将军(佩剑将军)之孙张权先生,于学忠将军之子于允长先生、冯治安将军孙女冯洁女士、郑洞国将军之孙郑建邦先生、杨万春老师(29军高级参议杨慕时之孙女),桑叶老师(抗战史研究者),单补生老师(黄埔同学会),长城抗战史资深研究学者贾元良老师,抗战名将纪念馆馆长訾贵江老师、民间学者王锦思先生以及珠宝商人朱元早先生等人。一路之上,春风和煦,山峦起伏,长城逶迤,连绵不绝。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风尘仆仆地来到本次纪念活动的目的地:古北口长城脚下。
古北口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有长城天堑之称,又被古人称为:京师锁钥,这里的长城始建于北齐,后被加固扩建于明代洪武初年。1933年3月,在此地区对峙已久的中日军队在古北口长城沿线爆发激战,历时2个多月,史称古北口战役。日方参战部队包括川原第16旅团以及铃木第4旅团一部,中国参战的主力部队是国民党中央军精锐部队第十七军,军长徐廷瑶(早年毕业于保定军校,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素有儒将之称)。此次会战,徐廷瑶军长被委以重任,担任古北口战役的总指挥,下辖三个整编师,分别是关麟征第25师,黄杰第2师和刘戡第83师(后续增援部队)。另外,国军第107师张正舫部队和国军第44师作为战场预备队也先后参加了古北口战役。这次战况空前惨烈,日军出动了飞机、重炮和装甲车,对中国军队进行轮番扫荡和疯狂轰炸。中日两军之间在长城一线展开反复曲折的攻守拉锯战,阵地防御战和白刃肉搏战,双方参战部队倾巢而出,冲锋陷阵,杀声震天,战线呈胶着状,尤其是战斗最为激烈的南天门一带,中日双方军队拼死争夺,阵地失而复得,反复易手。整个长城古北口战役,持续了两个多月,侵华日军被击毙阵亡者达数千人之多,中国守军亦伤亡惨重,数千余名将士壮烈殉国,其中不乏黄埔军校和地方军校的高材生,仅以黄杰的第2师在古北口战役中阵亡牺牲的部分校尉为例:王润波(团长,四川人,黄埔三期步科)、吴超征(团副,浙江人,黄埔三期步科)、邹新民(连长,湖南人,黄埔五期步科)、郑天骥(连长,湖北人,黄埔六期步科)、李浩(连长,湖北人,黄埔七期步科)、熊宗培(连长,湖北人,黄埔七期步科)、李继民(营长,广东人,黄埔潮州分校1期)、聂新(营长,广东人,黄埔潮州分校一期)、吴金城(连长,湖南人,驻豫军官团1期)、李宗法(连长,湖南人,驻豫军官团1期)、杨培尧(连长,江苏人,驻豫军官团1期)、朱兴义(连副,湖南人,黄埔军训班),上述牺牲者均属风华正茂的军校毕业生,至于中国军队的伤者则高达逾万人之多,就连第25师关麟征师长在率部冲锋的时候都被日军的手雷炸成重伤。
1934年,国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为纪念牺牲殉国的抗日将士,设立“古北口保卫战阵亡烈士公墓”。后来在文革动乱之中惨遭破坏,原址被毁于一旦。1997年,当地政府又重新修建了抗战烈士陵园,时任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为古北口战役纪念陵园题写对联:“大好男儿光争日月,精忠魂魄气壮山河。”横批是“铁血精神”四个苍遒有劲的大字。如今陵园修缮一新,重新恢复了历史原貌。在陵园内这座惟一被保存至今的古北口长城抗战阵亡将士的合葬墓里面,埋葬着数千名牺牲将士之中的三百六十余位阵亡将士的遗骸(这仅仅占古北口战役牺牲将士总数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其余大多数阵亡将士的遗骸都已经荡然无存,连一个坟冢都没有留存下来,更不用说墓志铭了),这360余名被合葬一墓的烈士们大都是隶属于国民政府中央军第17军25师的阵亡将士。令人遗憾的是,因为阵亡之际血肉模糊,尸身残缺不全,没有留下牺牲将士的姓名,而这些烈士的遗骸也是在当地古北口关帝庙主持明恺法师(俗名王乐和)奔走呼号之下,当地僧侣和百姓冒着日军扫荡的危险搜集而来,并把这些为国捐躯的忠烈遗骸合葬于此,亦被称为“肉丘坟冢”。
怀着庄严肃穆的心情沉重地祭奠凭吊完“古北口保卫战阵亡烈士公墓”之后,我们一行,又来到位于烈士公墓西侧的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整组建筑分别由正殿、东西配殿、正门及其侧门组成,并以古典院墙围合,是一座典型的中式仿古建筑群。其中的正殿匾额上镌刻着“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的镏金大字,东西两个配殿的匾额上分别书写着“天地铸忠魂”和“日月照丹心”相互对仗之赞语。我们参观了纪念馆陈列的古北口抗战的珍贵历史资料,包括中国参战部队17军曾经使用过的军事地图、作战装备、战役部署、战地生活、战场照片等珍贵文献资料,其中不乏国内比较罕见的第一手战争实物资料,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古北口长城战役的惨烈情景,令人仿佛身临其境、置身其中,让我们愈发产生了对于当年在这里风餐露宿、枪林弹雨、浴血奋战、抵御外侮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的全体抗战将士由衷的敬仰之情。
在瞻仰完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之后,我们一行翻山越岭,徒步来到了当年古北口抗战的主战场之一的药王庙,凭吊战场遗迹。这时候天空之中兀然挂起了一阵山风,卷起了阵阵弥漫黄沙。但见这一带的长城城墙虽然断断续续、衰败不堪,但是依旧坚毅不拔地矗立在山岗之丘,映衬出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宁折不弯的伟大精神。所到之处,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壁垒之上,弹痕累累,昔日的惨烈鏖战所留下的战争遗迹清晰可见,历历在目,这是当年日军发动不义之战的罪恶证据,可谓铁证如山,日本的侵华历史不容被美化和篡改。伫立在萧瑟的山风之中,眼前的这一幕幕情景令人回眸历史,徒增悲怆。
最后,我们又跋涉数里来到了八道楼子(长城之上的碉楼编号,又称:八达楼子),向鲜为人知,但又英勇无比的“支那七勇士”墓碑敬献了花圈(这是当年侵华日军对于他们的敬称),今称之为:古北口七勇士纪念碑。这七位国军勇士隶属于第17军25师145团第1营的一个作战班,由于始终没有接到上级的撤退命令而被日军包围。面对危局,他们毫无惧色,坚持困守在“八道楼子”这座长城荒岭之上,置生死于度外,破釜沉舟,以寡敌众,背水一战,给进攻的日军以猛烈的打击,这七名勇士使用一挺机关枪、一支驳壳枪、六支步枪和几十枚手榴弹,竟击伤击毙日军达上百人之多。最后,历经五昼夜久攻不下的日军使用大炮炸平了这座名为“八道楼子”的孤零零的山头,发现上面只有七具中国士兵的遗体,连崇尚武士道精神的骄横狂妄的日军都感佩万分,故就地掩埋了这七位铁血抗战、宁死不降的中国勇士,并起名“支那七勇士”之墓。后来,在1972年,由著名爱国企业家邵逸夫先生创立的香港邵氏电影集团根据这七位中国抗战烈士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改编成为了电影剧本,并拍摄了名为《八道楼子》这样一部抗日题材的战争电影,由香港影坛著名大导演张彻亲自执导,荟集了当年名噪一时的狄龙、傅声、姜大卫、陈观泰、戚冠军等众多武打明星共同演绎了一场惊天动地、壮志凌云的抗战故事,至今通过网络下载观看这部电影仍旧令人嘘唏涕零,感动不已。
呜呼!在这样一个春风肃杀的惆怅日子里,余心怀悲怆地伫立在古北口的苍茫群山之下,内心带着无限惆怅的感慨审视历史:岁月沧桑,长城巍峨,关隘逶迤,道路险峻,苍松翠柏,古堡耸立,只是没有了当年的硝烟弥漫和炮声隆隆。遥想当年的抗战将士们在自然条件如此艰苦的环境之下,金戈铁马,壮怀激烈,怀揣着“壮志饥餐倭奴肉、笑谈渴饮倭奴血”的为国雪耻的铁血精神,驰聘纵横于硝烟弥漫的抗日疆场之上,他们为了捍卫祖国的领土尊严,不惜抛家弃子,舍生取义,以命相搏,抗击倭寇,马革裹尸,血洒疆场,他们精忠报国的侠肝义胆让我们这些后来的瞻仰者徒生景仰之心,顿生感佩之情。正可谓是:“一寸江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长城抗战版之真实写照啊!古北口战役印证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的全体将士不愧是忠勇可嘉的抗日先烈!是值得中国人民深切缅怀的千秋英烈。
悲夫!在苍凉的古北口长城脚下,我们凭吊抗战先烈曾经浴血鏖战过的抗日战场,瞻仰了烈士陵园,向抗战牺牲烈士的公墓坟冢敬献了洁白的鲜花,以寄托我们这些有幸生活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岁月之中的后来人的无限哀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呜呼哀哉!伟大的抗战先烈们的在天之灵和他们用宝贵生命的血肉之躯所谱写的辉煌壮丽的英雄史诗,还有亲身见证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无数苦难、磨难和劫难的万里长城,永垂不朽,万古流芳!
张星水 2011年4月21日 追记于紫竹院
附注:
本次纪念活动项目主办方:《长城抗战网》
本次纪念活动项目策划人:贾元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