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共同关注财富与生命的价值
-----中央电视台《财富命案》学术研讨会
主办方:央视网络电视法制频道
承办方:博客中国、京鼎律师事务所
协办方:中国律师观察网、西部国际传媒
会议时间:2007年2月9日(周五)下午2:00- 6:00
会议地点:世纪金源大饭店2层15会议室(海淀区板井路69号)
主持人:张普随
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副总监张普随先生(左二)在主持会议,张星水(左一),赵国君(左三),王俊秀(左五)等与会嘉宾在认真聆听.
会议主题:邀请经济界、法律界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人士,通过《中央电视台》崔志刚先生所著《财富命案》一书,来深入分析和理性探讨中国当代社会文明发展演绎进程之中所涉及到的财富积累、经济制度、法律政策、犯罪预防、人道关怀和公平正义等社会热点问题。
《财富命案》的作者崔志刚先生出席座谈会
与会嘉宾学者: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创始人
张普随:《央视网络电视》法制频道副总监
贺卫方: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志刚:《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王俊秀:博客中国总裁、学者、作家
张星水:京鼎律师事务所主任、公盟研究中心理事
赵国君:中国律师观察网主任、作家、学者
吴青: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人大代表
张传之:石家庄棉七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企业家
孙大午:河北大午集团理事长、著名民营企业家
褚武军:中国善佑善国际集团董事长、著名民营企业家
许志永:公盟研究中心主任,法学博士
张耀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作家
胡星斗: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阎雨:北大资源学院企业管理学院院长,作家
周鸿陵:北京新时代致公教育研究院院长
贺晓东: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成晓霞: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圣观法师:佛教学者、修行人
周勍:民间学者、自由作家
欧阳君山:自由学者、作家
程瑞华: 民间学者、民营企业家
陈永苗:自由学者、作家
韩一村: 北京市博圣律师事务所律师
李毛毛: 北京市京鼎律师事务所律师
张丽华: 佛教居士、民营企业家
会议现场一角: 圣观法师,崔志刚(节目主持人),张耀杰(研究员),成晓霞(教授),孙大午(企业家),吴青(教授),胡星斗(教授),阎雨(研究员),贺晓东(研究员),王俊秀(博客总裁),许志永(博士),郭宇宽(记者),王晓天(记者),欧阳君山(学者),萧三匝(记者),赵国君(学者),周盛平(记者),褚武军(企业家),张丽华(居士),李毛毛(律师),邹杏(律师),周敏(律师),焦红艳(记者),旺才(博客记者),陈小平(社长),王学会(主编),杨清林(记者),李国生(记者),张普随,张星水等人.
与会新闻媒体:
王学会:《经济与法制》主编
陈小平:《中国企业导刊》社长、总编
曹轶宁:《博客网》副总编
旺才: 《博客网》主笔
郭宇宽:《市民》杂志社副主编,资深记者
周盛平: 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高级记者
萧三匝:《商界-中国商业评论》主任记者
王鹏: 央视网络电视法制频道制片人
蒋兆勇:香港《大公报》记者
杨清林: 香港《大公报》记者
李国生: 《华夏时报》记者
王晓天:《南华早报》记者
焦红艳:《法制早报》记者
著名企业家孙大午先生和人大代表吴青教授,以及成晓霞,阎雨,张耀杰,胡星斗,贺晓东,欧阳君山和郭宇宽等学者先后发言
崔丽:《中国青年报》记者
韩福东:《南方都市报》记者
张翼:《中国经营报》记者
涂名:《凤凰周刊》记者
尚国敏:《民主与科学》杂志社记者
邬静娜:《中国经营报》记者
黄开堂:《法律与生活》记者
杨子云:《法律文摘》记者
邢晖:《法制日报》记者
刘耀堂:《中国律师网》总编
古川:《腾讯网站》记者、编辑
刘怀昭:独立撰稿人,自由作家
孔安: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
许志永,萧三匝,赵国君先后发言
王学会(主编)和陈小平(社长)先后发言
会议背景材料:
《财富命案》一书系由《中央电视台》法治节目主持人崔志刚先生针对其所主持节目中涉及到的近年来发生的十多起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财富命案的深度解析和思考,除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作案缘起和扑朔迷离的侦破过程,这其中夹杂的仇富、羡富之情绪,为富不察、守富无道之心态成为致祸之源。
现代社会每天充斥于耳的不是身家数亿的新贵极具现代感的消费体验,就是本土富豪近乎挥金如土般的奢靡享受,一切都在激化着为数众多的不富者脆弱内心,不惜铤而走险,作者作为资深法治类电视主持人对于时下热议的“财富”主题的独家视角的剖析和评论,发人深省,警示世人。
会后部分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注:本次学术会议是开放的,理性的,和谐的和建设性的,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光临指导.
联系电话:88578923,88578925,13911010186,13901302739
附件:推荐好文鉴赏(2篇)
第一篇:就是“注目礼”这一点点事!
——在中央电视台《财富命案》研讨会上的发言
欧阳君山
2007年2月9日下午,由央视网络电视法制频道主办、博客中国、京鼎律师事务所、中国律师观察网、西部国际传媒共同承办和协办的《财富命案》研讨会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隆重举行,与会人士来自各方各面,有专家学者,有企业人士,有媒体人士,还有特意留京参加的方外人士——深圳的圣观法师,会议主要围绕央视《法治在线》栏目主持人崔志刚先生的新著《财富命案》展开研讨,当然也就少不了志刚先生。
当我接到邀请函时,一看是研讨《财富命案》,觉得新鲜,应该去听听看看,顺便也会会朋友,原本没想发言,以为这是专业的法律研讨,但到会后,就想发言,甚至有种冲动。于是就作了下面的发言:
非常高兴聆听各位朋友和老师的发言,我首先想讲一点,今天的话题就是“财富和生命价值”,咱们应该尊重财富和生命价值,发言应尽可能精炼,观点应可能明确,因为时间就是财富,生命就是时间。
原本无言可发,是带着耳朵来学习的,但一过来,特别是初步拜读崔老师的书,非常有言想发,而且不用准备,这本叫《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书就有。
首先是拜读崔老师写在最前面的序言,我发现这是本非常有意义的书,我十分赞同这本书的最后结论,所以刚才马上就给崔老师写了一个便条:
崔老师:您对财富命案分析的最后结论与我对人性解剖的最后答案不谋而合,我的说法是所谓“注目礼人”,即人追求财富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本质动机是别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同。一系列的命案之所以发生,皆缘于财富,缘于财富分配所导致的“注目礼”失衡,缘于当前中国的社会认同以财富为单一标准。欧阳君山2007年2月9日
正因为如此,我刚才提到这本讲“注目礼人”和“注目礼”思想体系的书《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大午先生刚才也提到咱们这本书及其思想,一点也不喧宾夺主,而是再自然不过。刚才又听了各位朋友和老师的发言,我想简单讲三点:
第一点,追求社会认同或者说“注目礼”是人的天性,无可厚非。按我们的思考和分析,这是人之所以是社会人的惟一原因,如果没有“注目礼”或者说社会认同这么一种需要和欲望,人类不会形成社会。
第二点,社会认同标准的确单一化,不但中国社会是如此,外国社会也是如此;不但现代社会是如此,古代社会也是如此,社会认同标准单一化有其必然性。咱们通常要讲到所谓时髦或流行,时是怎么髦起来的?流是怎么行起来的?或许正是社会认同标准单一化的反映。
第三点,纵观人类历史,我们的思考和分析发现,道德涵养是最好的社会认同标准,要单一化,就应该以道德涵养为单一,即一个理想的社会是:谁的道德涵养高,谁就获得更大的社会认同。
关于这三点详细而系统的论证,各位如有兴趣,请批读《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崔老师刚才也讲到,他正构思一本《写在法律之外》的书。或许,这本书能相当于《写在法律之外》。按崔老师的分析,财富命案都因为“注目礼”的失衡,是“注目礼命案”,或者更简单地说,是“嫉妒命案”。事实上,一切命案都可以说是“注目礼”命案。下面我念一念《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这本讲“注目礼”思想体系的书中两个命案故事:
一个故事:2004年,云南大学惊爆特大杀人案,四位学生被人杀死在宿舍里面,惨不忍睹,同一宿舍的马加爵潜逃,这就是后来轰动全国并引发巨大争鸣和反省的“马加爵案件”。马加爵为什么杀人呢?他后来交待:有一次打牌,他一位要好的朋友说他作弊,而他根本就没有作弊,“我觉得他们都看不起我”——于是遂生杀机,就这么简单!
一个故事:2003年,北京一个叫李平的出租车司机涉嫌杀害5名小姐被捕。在审讯中,他供称杀人是因为“不平衡……她们(小姐)如此轻松就能挣这么多钱。而且,她们坐我的车从不拿正眼看我。”——于是遂生杀机,就这么简单!
人是“注目礼人”,对“注目礼”的失衡会高度过敏,一句轻视的话或一个蔑视的眼色就能够导致命案。在对人性展开分析时,被誉为“近代政治学之父”的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在其代表作《利维坦》中清楚地记下了这一点:“为了琐事,一个字,一个微笑,一个意见的不同及其他任何蔑视的征候,人都可能使用暴力,不管它直接指向自己的人格或间接指向亲戚、朋友、家族、职业和名字。”这就是人!
各位——我们还要郑重地告诉各位,也就这么一点点“注目礼”的事,我们紧紧地扣住不放,构建了一个最有包容性又极具颠覆性的新思想体系——这一新思想体系被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高度评价,称“也许会留下长远的影”,“无保留推荐”——演绎了人类历史,演绎了天下事,这就是《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的封面上为什么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事尽在“我”的注目礼争夺中!谢谢大家!
第二篇:《财富命案》的“身份”与“契约”
张耀杰
近年来,央视主持人出版快餐式的泡沫图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如此轻浮的人文环境和读书氛围里,“崔志刚解密富豪杀身之祸”的新书《财富命案》,就显得颇为难能可贵。
崔志刚1968年出生于河北邯郸的普通农家,1990年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石家庄铁路运输段扳了一年的道岔。是石家庄市广播电台为筹建经济电台面向社会招募人才的报纸广告,改变了他的命运。作为经济电台的一档夜话节目的主持人,他在与无数热心听众的心灵碰撞和精神分享中,涵养了自己洞察人性的深沉和宽厚。1995年,崔志刚进入央视,从记者、编导、主持人一步一步做起,先后担任《社会经纬》和《法治在线》的主持人,以凝重、沉稳的风格赢得电视观众的喜爱。
在2007年2月9日的《财富命案》研讨会上,崔志刚的解释颇为低调:“现在社会对成功的界定很单一、很狭隘。老朋友聚会总会有一个潜台词,就是探寻你的收入是多少?80年代后的年轻人谈得最多的就是怎么挣100万成家立业。打个比方说就像抗日战争的有人坚持亡国论,有人坚持速胜论,我觉得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要更好一些,应该把财富的取得当作一个过程。我是一个网络游戏的爱好者,我玩游戏时挣了好多钱花不出去,就觉得人生无趣,只好关机从头开始。我自己更看重的是第二部分的《慎行七戒律——与法律无关》。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的还没到用法律解决的程度。对这些问题,如果自身调节好了,可以规避很多风险和问题。”
崔志刚在整部书的叙述中,一直致力于以“与法律无关”的说书人态度说故事、讲道理,并且处处透露出他悲天悯人、警钟长鸣的宗教化情怀。在讲到“百万富豪”田兆仁兄弟杀害赌友加嫖友的“千万富翁”江俊时,他告诫人们:“掺杂在这起绑架撕票案中的种种琐细,无不在警示着财富拥有者在生活方式选择和结交朋友上应该慎重。”
比起崔志刚的局外说教,田兆仁的弟弟杀害江俊时的自我表白,就更具有精神震撼力:“你有钱没素质,尽认识一些社会渣滓,你连我这样的人都当朋友,你不是有眼无珠吗?来世投胎,你一定要好好做人啊。”
经历过精神上的强烈震撼之后,再来看“后记”中的一段话:“我所列出的七诫律与那些指点人生的行动理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容易操作,也可以说根本不必去操作,……我所想表达的则是告诫自己尽量不要去做什么东西,仅仅在欲念上加以控制而已,孰难孰易,相信分辨起来简单之极,正如压下不花钱的欲望总比实际去挣钱要容易些。”
如此宅心仁厚的道德说教,无论是针对“财富命案”的当事人,还是针对衣食无忧的崔志刚自己,都称得上是警世恒言。然后,一旦推广到下岗职工、进城务工农民、毕业等于失业的80年代后的大学生等无职无权甚至于身无分文的弱势大众身上,马上就会自相矛盾、适得其反地暴露出作者不宽容、不厚道、不近人情的“身份”局限。(注: 张星水对作者的这一观点有不同看法)
英国法学家梅因在《古代法》中写道:“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纵观崔志刚罗列的一系列“财富命案”,无论是受害人还是加害人,都较为一致地表现出贪得无厌、背信弃义的人性之恶。然而,真正能够约束限制人性之恶的,并不是“压下不花钱的欲望总比实际去挣钱要容易些”的“容易操作”,而是现代欧美社会中有形的、可供操作并且人力可及的包括宪政制度、法律程序、商业信用、私人协议在内的现代契约。更进一步说,真正从根本上毒化败坏中国社会的人性良知和道德底线的,并不是所谓“资本主义”的金钱财富,而是迄今为止依然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胡作非为的官本位的身份特权。
在崔志刚主持的法治节目中,有更多的案例并不是“财富命案”,而是比“财富命案”更具社会现实意义的“官权命案”或“官商命案”,譬如《刘涌黑社会案》、《从省长到囚犯——贪官王怀中案》、《陈满雄携款外逃案》、《西安宝案体彩案》等等。崔志刚撇开这些案例不谈,偏偏选择所谓的“与法律无关”的“财富命案”,一部分原因自然是出之于他悲天悯人、宅心仁厚的真性情,另一部分原因还应该归之于他“告诫自己尽量不要去做什么东西”的消极退避。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希望于崔志刚先生,是把“财富命案”或“官商命案”中的“法律”,积极向上地放大为更具操作性和普适性的现代“契约”,而不是消极退避为充满“身份”优越感的道德说教
|